薔薇花生活網's Archiver

lilichen3729 發表於 2013-1-29 13:35

從咖啡館這個”窗口”看西方歷史與文化

如果說茶館表現了東方文化的清靜無為,那麼咖啡館則是西方文化的某種象徵,咖啡的苦澀香醇,對應的是西方文化的大動盪大革命,所以咖啡館能夠成為西方政治或思想革命的密謀之地。馬克曼.艾利斯的《咖啡館的文化史》講述的不僅是咖啡館在西方是如何演變的,更重要的是講述那些在咖啡館裏發生的密謀,那些上演的文化形態,他講的是咖啡館,這沒錯,但你要知道它的目的是講述與咖啡館有關的文化的歷史。
    1689年,巴黎第一家投知識份子們所好的咖啡館開張了,喜歡光顧的有劇作家鮑瑪歇、哲學家盧梭等,而驚人的是史學家、哲學家福爾特,這位先生每天如果不在此店喝上40杯咖啡加巧克力,就難以度過這一天。在巴黎的咖啡館中知識份子們交流,密謀,商討國家大事或暴動。眾所周知,法國大革命的主力軍就是當時的文人們,他們的急功近利、高調而不腳踏實地、革命而非改良的思想與作法,讓大革命中斷頭臺瘋狂地起落,流血漂杵。而當時文人們的聚會之所,除了家庭沙龍就是一些咖啡館。所以咖啡館漸漸地變成文人們批評時政的場所,對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無形中起到了催化的作用。
    在這場有名的大革命中,與咖啡館有關的事件有:1789年7月12日,Camille Desmoulin站在Cafe de Foy的桌子上,揮舞著雙槍向他同胞們發出歷史性的咆哮:“公民們,武裝起來!”巴士底獄因此於兩天後攻陷,法國大革命便開始了。因此法國歷史學家Jules Michelets不無道理地說,“那些整天泡在Cafe de Procope裏的人們透過那深黑色的液體,看到了革命的曙光。”
    作為“民間下議院”的咖啡館,與歐洲的現代化密不可分,馬克曼.艾利斯說:“1650年代,在倫敦這個充滿革命熱情的城市,第一家基督教徒的咖啡館終於開張迎客了。從這個意義上講,咖啡走進日常生活的起點,與現代歷史的起源似乎別無二致。”
    這就是西方作家與中國作家的不同,在中國作家的筆下,咖啡館是小資們情感故事發生的場所,或者是西方文化“入侵”的“罪證”,中國作家不曾善於從某種事物切入,去分析後面的歷史與文化。所以多年來關於日常事物的書籍中,中國作家沒有任何貢獻。但西方作家則不同,他們會關注一些日常事物,以日常事物為切入點,敘述出這種事物的迷人歷史,以及在它的歷史中蘊藏著的大歷史與文化,比如,咖啡館就是他們看歷史的“窗口”。
    所以語言學家塞繆爾.詹森認為,咖啡館不只是出售咖啡的場所,還是一種思想,一種生活方式,一種社交模型,一種哲學理念。也因此,馬克曼.艾利斯如是闡明這本書的目的:“試圖解釋咖啡館是如何獲得這些內涵的,這樣一種簡單的商品又是怎麼改寫了都市生活的種種體驗。”

頁: [1]

Powered by Discuz! Archiver 7.0.0  © 2001-2009 Comsenz Inc.